真正的自由當以美德為歸宿,美德才是人性中最大的真實。盧梭在《社會契約論》中說:人生而自由,卻無所不在枷鎖之中。人生的枷鎖就是無處不在的懦弱和偽詐。唯有具大慈悲心者得大自在。真誠的人,必定是矢志于愛與奉獻,并因此勇毅無畏,自由自在的人。
由此反觀“范跑跑”,他是懦弱與偽詐的俘虜,他以虛幻的自由口號,以虛偽的“真誠”來否定美德,推脫責任,只不過是為了求心安,求社會的理解,找回失去的自我認同。他不自由,也不真實,只是個懦弱無德而又善于狡辯的人。
再反觀最近那些在鳳凰網(wǎng)上質(zhì)疑雷鋒事跡真實性,進而否定雷鋒精神人,也無非是一些因膽小懦弱,不敢自由踐行內(nèi)心道德主張,自甘墮落,逃避責任,從而失去真誠自我,倍感空虛和恐慌的人。他們激烈地以“真實”為借口否定雷鋒,無非是為了尋回可憐的自我認同。這樣的自我認同缺乏真實,終不可能在當今社會暢行無阻。
雷鋒精神的核心是愛國、奉獻、敬業(yè)、創(chuàng)業(yè)、創(chuàng)新。這是是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(chuàng)新的時代精神的化身,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美德和社會主義道德的集中體現(xiàn)。這是政府愛民清廉、企業(yè)上下奮發(fā)有為,社會各界團結互助的精神基礎。政府和社會各界若能認清真實自我,在各自生活和工作崗位上踐行雷鋒精神,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必能生機勃發(fā),自由奔放。
同時要看到,以“自由、真實|”的名義否定美德,否定高尚已成為當今社會流毒。它腐蝕傳統(tǒng)美德,并使一切積極提升個人品德,職業(yè)道德和社會公德的活動極難有效開展。從臺灣、韓國和一些西方國家的情況來看,其后果就是政府只能在一些只要權利、不擔義務的利益集團之間疲于奔命,從而喪失了堅守政治使命,構建道德社會的能力。
個人道德責任感和政府政治使命感的喪失,會使國家在價值混亂中政息人亡。守住真實,留住美德,贏得自由……今天,我們要共同努力。